當生活壓力越來越大,心理諮商成為許多人尋求支持的方式,但高昂的費用可能讓人卻步。其實,台灣有許多免費心理諮商資源,例如潭子衛生所提供的4次免費心理諮商,讓有需要的人能夠在專業協助下梳理內心的困擾。然而,免費諮商適合每個人嗎?它和自費諮商有什麼不同?這次,我親身體驗了潭子衛生所的免費諮商,想和大家分享我的心得,希望能幫助正在猶豫是否嘗試的人做出決定。
我本身有自費心理諮商的經驗,但從2024年起,仍連續兩年使用潭子衛生所提供的免費心理諮商服務,皆透過電話預約。第一次預約時,等待時間較長,約需三個月,最後還是因為心理師臨時有個案取消,我才得以順利安排諮商。免費心理諮商無法自行選擇心理師,但若隔年再次申請,則會優先為你安排原本的心理師。
我第一次使用免費諮商時,心理師來自張老師基金會。據說台中地區的免費心理諮商服務每年都會重新招標,因此得標的機構可能會不同。如果覺得目前的服務品質不錯,在填寫回饋表時,不妨多給予正面評價與鼓勵,這些回饋有助於提升他們來年得標的機率。基本上,免費心理諮商大約可使用4次,每次50分鐘,必要時會予以延長至6次。
第一次免費諮商時,我的主訴是「壓力調適」,剛好遇到擅長正念認知療法的胡美蓉心理師。每位心理師的風格各有不同,至少她與我的專屬心理師——小甄甄就截然不同,不僅會主導談話方向,還會主動進行自我揭露。諮商結束前,胡心理師還帶領我進行了一次冥想,展現出她豐富的實務經驗與專業技巧。
第二次免費諮商時,我的主訴是「職涯探索」,然而楊雅筑心理師最後僅以一句:「你已立於不敗之地!」作結,便簡單帶過了這個議題。我當時覺得楊心理師怎麼好像有點雷,於是我又要求她能否帶我玩看看牌卡,這才讓我見識到她的真本領。楊心理師讓我玩了一下生涯卡,最後挑出五個我覺得最重要的能力,分別是有求知慾,樂於學習新知識/新技能、美編能力、能寫出動人的文字或故事、很會說故事和有想像力,能創造畫面。
我自己再用ChatGPT分析,分析結果如下:















我的主訴「職涯探索」,實際上源自於對自身能力的深層不信任。楊心理師一語道破,指出我是個樂於分享、擅長與人合作且善於尋求資源的人。而事實上,我早在三年前便為自己的未來精心佈局。所謂的「職涯困擾」,不過是表象。
我的專屬心理師甄朱(小甄甄)和我自己購買的OH卡
「職涯探索」涉及一些需要處理的心理議題,但剩下的兩次免費諮商顯然不足以解決。於是,我靈機一動,向楊心理師詢問是否有 OH 卡,因為我希望能透過 OH 卡來處理我對小甄甄心理師的移情問題。
我對小甄甄心理師最大的不滿就是她的嚴守專業界限,太拒人於千里之外了,每問一項有關她的個人資訊,就好像要她的命一樣。而且,只以談話方式為主,不像楊心理師能和我像朋友一般熱烈的互動,不管問她什麼問題,幾乎有問必答,還能帶我使用oh卡和生涯卡,我喜歡她的熱情、直接與坦率。自費諮商和免費諮商沒有孰優孰劣的問題,重點還是在於你能否遇到適合你的心理師。
第一次抽OH卡時,詢問的問題是小甄甄為什麼會吸引我,外圍的字卡是「謊言」,內部的圖卡我覺得就像我拿著鑰匙,準備對準鑰匙孔,然後按下前方的啟動器開車上路。 感覺上就像我和小甄甄準備一同上路,圖卡上最外圍是綠色,就像小甄甄給我的感覺,很peace,再往內一點是灰色,就像小甄甄是臨床心理師這點給我的感覺,有點冷冰冰的,超級理性,不讓我越界。但再往內是紅色,我覺得就像真正靠近小甄甄,其實她的內心的溫暖的。而鑰匙、鑰匙孔及前方的啟動器所處的下面一層是黃色的,黃色是充滿朝氣的,我覺得就像我和小甄甄之間的相處,是充滿活力的。
OH卡結果呈現了一個層層遞進的結構,從外圍到核心,象徵著我對小甄甄的認知與情感的不同層次。小甄甄吸引我的原因,來自於她的「穩定 + 理性 + 隱藏的溫暖」, 她的穩定與專業,讓我有安全感; 她的界線與冷靜,讓我想要挑戰並突破她的內心;我相信她的內心其實是溫暖的,只是不輕易流露出來,而這讓我更想靠近。
這段關係讓我覺得像是一場「開鎖」的過程,我覺得自己有能力「找到她的鑰匙」,去理解她的內心世界。我們的關係不是靜態的,而是持續發展、探索的,這讓我覺得有動力。我希望她不只是我的心理師,而是可以「更深入了解我」的存在。
後來我自己就購買了OH卡,一連又抽了2次和小甄甄有關的問題,並且透過ChatGPT分析。移情很常見,也是種正常的現象,只要不會影響到日常生活,我想也就不需要特別處理啦!
免費諮商與自費諮商各有優缺點,適合不同需求的人。免費諮商(如潭子衛生所的4次心理諮商)通常有名額限制,諮商師可能無法自行選擇,且每位來談者的次數有限,適合想初步體驗諮商、短期尋求心理支持的人。自費諮商則提供更多彈性,可自由選擇心理師,並且能建立長期的治療關係,更深入探討個人議題,適合有明確心理困擾或希望長期治療的人。然而,自費諮商的費用較高,對經濟狀況較吃緊的人可能構成負擔。若是經濟有限但想持續諮商,可以先利用免費資源,再視需求考慮自費。兩者並非絕對優劣,而是取決於個人需求與心理議題的深度。
延伸閱讀:
你聽過「遠距抱抱」嗎?揭密線上諮商的神奇魔力
歡迎追縱我的臉書
歡迎幫我的粉絲專頁按讚
同場加映我的IG,歡迎各位追縱!
如果您喜歡我的文章,請在文章最末按5下Like!
我將得到 Likecoin 的回饋:)
回饋由 Likecoin 基金會出資,您只要註冊/登入帳號(fb、google帳號都可以註冊,流程超快),按五次左鍵,可以贊助我的文章且完全不會花到錢!
支持創作,正向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