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資訊的發達與醫學的進步,精神方面的疾病似乎已經不再像從前那樣完全見不得光。比如一提到憂鬱症,我們就可以立刻理解到這樣的病人有多麼需要親友們的支持及鼓勵。既然它被喻為心的感冒,那也就代表任何人都有可能被憂鬱症所侵襲,一般民眾絕對不能輕忽它所帶來的影響。而除了憂鬱症之外,大家也應該或多或少曾經聽過躁鬱症、思覺失調症症這兩個常見的精神疾病。只是躁鬱症與思覺失調症患者所遭受到的痛苦與折磨,多半會比憂鬱症患者來得更加強烈。
如果你也曾經讀過躁鬱之心、美麗境界、三種靈魂-我與躁鬱症共處的日子等相關書籍的話,相信當天使穿著黑衣出現這一本書絕對會是你的書櫃裡頭不可或缺的好書之一。這一本書是作者父親的故事,也是思覺失調症患者的故事。臨床上常見的類型有偏執型(又稱為妄想型)、單純型、青春型、緊張型。大約有三分之一的患者(包括作者父親在內),都屬於思覺失調症中的妄想亞型,主症狀包括強烈的妄想和幻聽。在所有精神疾病當中,思覺失調症屬於發病期最漫長,也最傷害病人的一類。
最令人傷腦筋的地方就是思覺失調症很容易會一再復發,有興趣更進一步了解此一病症的人,還可以看看國內的許添盛醫師口述的《不正常也是一種正常:新時代身心靈整體健康觀》,裡頭有提到更多可觀又豐富的資訊唷!
本書作者納但尼爾一開始就提及自己第一次看到遊民時的震撼。他對於遊民身上所散發出來的臭味、髒兮兮的衣服和糾結的頭髮感到恐懼,更無法理解一個人怎麼會大聲對著空氣講話,只覺得那樣的事情很不正常。多年之後,作者的父親心臟病發,死於一棟陳舊的二樓公寓內。警方查了一下死者的背景,這才循線查到原來死者生前尚有一位前妻和一個兒子,只是他們已經數年沒有聯絡了。作者在獲知父親死訊之後,先是強迫自己按照先後順序重讀一遍這些年來父親的來信。最後,他決心找出事實的真相。因為他想知道他的父親為何會淪為街頭遊民?當初父親的信中為何會提到曼徹斯特精神醫院?就這樣,作者踏上了一段交叉著黑暗與光明,錯亂與熱愛的路程。一路追尋著離家流浪的思覺失調症父親,並且試著體會父親不斷掙扎著重返生命常軌,卻始終在自己的腦袋裡迷路,從此流落街頭的人生困境。
原先作者與他的父親仍有書信上的往來,可是在作者發現父親的信中充滿了情緒化的妄想之後,他便用一句「我無法活在你的世界,你也無法活在我的世界」,切斷了他與父親之間所有的聯繫。他的父親查爾斯究竟在想些什麼呢?和美麗境界裡的約翰.奈許一樣,查爾斯也是一名擁有高學歷的知識份子。他不但曾經是一名社會學教授,而且還出版過著作。最大的諷刺在於,他的父親還曾經多年研究妄想型思覺失調症,並且深入探討過病人從小教養與異常之間可能的關連。但是,查爾斯卻無法了解自己的症狀。他開始相信有一群人密謀想奪取他在社會學上的獨立研究,腦中的各種陰謀論與迫害也逐漸使他無法順利走出迷宮。
記得許添盛醫師曾在《不正常也是一種正常:新時代身心靈整體健康觀》中提到,思覺失調症只是一種次人格現象。如何讓患者理解到次人格也是自己的一部份,並且幫助他重新接納自己以達到人格的整合,更是一件無比重要的事。作者的父親查爾斯一直奮力掙脫思覺失調症這個標籤,他想要抗議這一切不人道的迫害。就如同他寫給作者的信中所言:「我沒有思覺失調症,就算我有,你的慈悲心又在哪裡?」
查爾斯根本已經分不清楚真實與虛幻了啊!即便如此,查爾斯仍要維護自己的尊嚴。為什麼大家非要認為他有病呢?倘若有人願意傾聽他的聲音,協助他回復到那個原來的自已。而不僅僅只是逼他相信自己有精神疾病,我相信查爾斯心裡會覺得好過得多。很久以前,查爾斯曾經教過作者極為重要的一課,在作者結束追尋的路程之後,他很高興自己終於學到了這點───永遠沒有理由放棄。
歡迎追縱我的臉書
歡迎幫我的粉絲專頁按讚
同場加映我的IG,歡迎各位追縱!
如果您喜歡我的文章,請在文章最末按5下Like!
我將得到 Likecoin 的回饋:)
回饋由 Likecoin 基金會出資,您只要註冊/登入帳號(fb、google帳號都可以註冊,流程超快),按五次左鍵,可以贊助我的文章且完全不會花到錢!
支持創作,正向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