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典系列三部曲

購買考典

購買考典2

購買考典實戰

購買考典實戰DVD完整版

點擊這裡購買,享有快速到貨服務,閱讀好書不需等待!

 

準備國考這八年以來,最推崇的備考老師一共有兩位,一位是著有國考聖經的王永彰老師;一位是著有考典系列三部曲的陳膺宇老師。

 

陳膺宇老師是誰?

老實說,在看過考典系列三部曲之前,我並不認識他。既不是國考上榜生,也不是補習班的名師。只知道學歷很高,然後是個虔誠的基督徒。附註:考典社團:一次考上公職、研究所、證照各種考試的秘訣@七張禮拜堂讀書會

考典相關網站:考典之友讀書會

 

他在考典系列三部曲中所陳述的內容,我覺得只能參考二分之一至四分之一左右。因為他所介紹的方式是神人級的備考方法,一般人恐怕很難適用。

 

首先,要準備每科一百題申論完美的筆記。國考夥伴晉嘉曾經嚐試準備至少五十題申論完美的筆記。結果,發現申論題根本很難有完美的答案。而且,你可能會面臨到兩個問題:一、怎麼把這一百題申論完美的筆記記在腦子裡?二、申論題題目出題方式愈來愈靈活,題目一變化,考生可能就不知道要用什麼答案套上去了。

 

事實上,就我的理解,申論題其實就是要懂得延伸加論述。而且,寫申論一定要有架構。比如地方自治出了一題府際關係,你就要知道府際關係的考點有哪些?從定義、定義的延伸,然後相關的考點,都要涵蓋在內。像下面的考古題整理,就是大致將這幾年所考的府際關係題目抓出來。

1.請分析地方政府「府際關係」的意義及其運作方式。(107年身障四等)

2. 府際合作是促進區域發展的重要途徑,然而我國推動府合作的過程中,所面臨的困境為何?請加以說明。(104年身障四等)

3. 公元 2000 年後府際關係面臨新轉變,稱之為「新府際關係」,其轉變的原因為何?新府際關係所展現之特徵又為何?(103年高考三級)

4.近年來府際關係的討論已從府際間的互動,逐漸演進成府際合作。請問何謂府際合作?府際合作的目的為何?又應如何具體落實府際合作?(101年地特四等)

5.為形塑具地方治理能力之府際策略性夥伴關係,比較可行之途徑為何?試說明之。(94年地特三等)

 

考古題的整理方式約略有兩種,一是分析每年的歷屆考題,以地方自治為例:

考古題整理-地方政府與政治(地方自治) 107

107年身四

一、請分析地方政府「府際關係」的意義及其運作方式。25分)

二、根據地方制度法的規定,自治規則與委辦規則之間的差異何在?自治規則和委辦規則在訂定時,應遵守那些規定?25分)

107年高三

一、1985年代以來,相關國際組織陸續通過「歐洲地方自治憲章」、「世界地方自治宣言」,以及提出「世界地方自治憲章草案」等作為反應全球化對地方自治的衝擊。請說明30餘年來全球地方自治發展之趨勢。(25分)

二、請依地方行政機關組織準則,比較分析直轄市政府與縣(市)政府在組織編制、員額及人事任用權上之差異。25分)

三、請說明我國民主革新以來地方自治的重要發展趨勢。25分)

四、當代公共行政的主流思想,是建立一套以公民治理為中心的新公共服務理念。其中,社區又占據重要的公民治理地位。請說明新公共服務理念的社區觀有那些?(10分)並論述我國社區公共服務圖像的特點與治理課題。(15分)

107年普四

一、有關地方自治本質之學說有所謂固有權說、承認說、人民主權說以及制度保障說,請分別說明其內涵。我國實務上對地方自治本質之見解係採何種學說,請舉例並加以說明。25分)

二、依憲法及法律之規定,中央與地方或地方自治團體間,若發生權限、事權及自治監督爭議時,有那幾種解決模式?請說明之。(25分)

 

二是將歷屆考古題中相關的主題抓出來,像剛剛整理府際關係的考題那樣。陳膺宇老師也有在考典系列三部曲中提到,從考古題去找考點。這也是建立申論架構的方式。

 

另外,相關的主題,可以整理在一起。像是地方自治中的府際關係、跨域治理、地方治理、行政區劃和地方財政,就可以整理在一起,也可以整理相似的觀念,進行比較。像是府際關係和府會關係的比較。

 

要知道,一個科目的內容能背下來,是有很多思考在支撐的。一定要先理解再記憶。

 

想要整理完美的申論筆記,就必須先求「有」再求「好」。先從「不完美」的筆記開始,否則,你會一直難以下筆。

 

當然,我個人並不贊同整理完美的一百大題申論筆記。因為這樣子的做法,就失去寫申論的彈性與靈活度。反而,我認為平常要整理一些名家名言,申論的大小標,萬用前言與結語等。也要整理一些專有名詞,因為申論題幾乎就是考你專有名詞與專有名詞的延伸。

 

選擇題大約有7680分是「基本題」,寫題目就像打仗,你的筆是槍,知識是彈藥。沒有彈藥,一直拿槍比劃,變不出彈藥,就在地上找石頭,自己變彈藥出來,反而很危險。

 

紥實的把各科的課程和課本內容好好地整理起來,並且多思考。切記!一定要把彈藥補滿,並且多問自己為什麼。

 

申論題的答題關鍵,永遠不是「你背了什麼」,而是「它問了什麼」。

 

之前曾經寫過一篇國考筆記該如何做?何時做?為何做?一次解答你所有做筆記的疑問,現在再補充陳膺宇老師在考典系列三部曲中對於筆記的整理方式給各位參考。寫筆記,一定是寫下自己理解且內容精要的內容。我們寫筆記必須使用理解的文字,而理解文字有幾個意涵:

1.必須是書上的文字,不是你自己講出的白話。

2.最好是你懂得的、熟悉的文字,比較好記憶。

3.最好也合乎你的邏輯思維;是你能接納的概念,比較有感覺。

4.題文或題解內容中,有你完全不懂的,或許多贅詞,或太多的材料,寧可不用;除非你沒得用。

5.當然也要重視內容的精要,最好保有書上有的專有名詞和英文。

 

如果,你是兼職考生,沒有空整理各科一百題申論完美筆記,該怎麼辦?那麼,不如就整理大卡片筆記吧!與完全筆記相同,將筆記依照章節或考點內容分類做整理歸納,並做有效的記憶術。同時,大卡片筆記內容不宜太詳細。只需寫下:

(一)大標

1.中標

(1)小標(及小標的幾個關鍵字)不應寫得密密麻麻,不易看懂且難以背誦。

 

基本上,考典系列三部曲內容,有很大一部分都在陳述為何要做完美的申論筆記,如何做完美的申論筆記,以及如何背誦完美的申論筆記。尤其考典實戰:萬用備考法得勝示例這本書,有很多詳細的說明。

 

再來,我想補充一個國考夥伴晉嘉教我的申論破題法(前言寫法)

1.名家名言法。

2.解釋背景、起源。

3.沒有問你專有名詞定義時,可用專有名詞定義破題。

4.上位概念。

 

這邊的內容不太好舉例,我有滿多前言和結語的寫法,適用地方自治、政治學這兩科。意者可以加入我的Lineidsmallpig1108,暱稱林小朱。屆時再針對這部分進行討論。或者,改天我再來寫一篇部落格文章,改天幫大家進行補充。

 

順便介紹兩個申論擴寫(擴充篇幅)的方式:

1.第一行寫理論,再來直接寫例子。

2.一樣的意義,用另外一種方式去解釋。也就是換句話說。

 

再補充一個申論結語的寫法:

1.發展方向。

2.現況如何?改善方向?

3.達成了什麼成就?

4.有什麼影響。

基本上,結語和前言的意思不會相差太多,只是換句話說。

 

 

考典系列三部曲中,我最推薦第三本書,也就是考典實戰:萬用備考法得勝示例這本書。裡面還有對於法科備考法的內容整理,以下列出幾點讓大家參考看看。

1.法科選擇題重視法理的了解,並特別注意新修法。

2.法科申論宜分主題與類型整理答題模板。

3.行政法要先定性,且留意「爭點」。

4.民總多以三段論答題,但要搞清楚法律關係。

5.刑總要熟悉常見答題格式。

 

一百大題完美申論題補充:首先,是一百大題,光考古題大概只有三四十題;可能還缺六七十題。第二,是「大題」,跟這題有關的「同一主」的問題,都應包含進去。第三,參考課文或解答,用你「理解的語言」、「好背的文字」寫成筆記。第四,平時在零碎時間(不占用正式分配的時間),利用「默想法」來背誦。

 

最後,我想重申一點,考典這三本書,還是有一些內容值得大家參考。也許考典的備考方法,再加以變化修改,就能變成一套屬於你自己的超級備考方法也說不一定!

 

最後的最後,再補充一位上榜夥伴的政治學準備方法:

1.搞懂字詞定義,發掘深層涵義。

2.把政治學當成歷史,把作答當成說故事。

3.政治學選擇題,遇到不會的題目,就勤查維基百科,製作一本選擇題常錯題庫本。

 

最後的最後再最後,再補充一個上榜者的意見:遇到不會寫的題目,「先不要慌張」。好好審題並連結該題與哪些章節的關聯性最大,並著手寫出各段的大綱,不要煩惱要如何寫出多麼華麗的標題,只要標題清楚,閱巻老師自然懂得你想要表示什麼。如果寫不出太多理論上的東西,那麼適當的寫出一些「例子」 作為篇幅支撐,只要例子是相關的且不偏離正題,那麼老師通常會給予讚賞。考試以最大誠意寫作,這是很重要的!

 

相關國考閱讀心得文章:

【閱讀心得】讀書別靠意志力──風靡德國的邏輯K書法之閱讀心得

【閱讀心得】逢考必中:海邊小孩變全國榜眼的考試必勝法!金牌律師小考大考都在用的高分寶典之閱讀心得

【閱讀心得】考典實戰2:(新版為考典選擇題實戰),面對愈來愈難掌握的選擇題,相信我,你需要的只是一套有效攻略選擇題的SOP心法!

歡迎追縱我的臉書

歡迎幫我的粉絲專頁按讚

同場加映我的IG,歡迎各位追縱!

如果您喜歡我的文章,請在文章最末按5下Like!
我將得到 Likecoin 的回饋:)

回饋由 Likecoin 基金會出資,您只要註冊/登入帳號(fb、google帳號都可以註冊,流程超快),按五次左鍵,可以贊助我的文章且完全不會花到錢!
支持創作,正向交流:)

 

arrow
arrow

    天涯小朱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